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政治、社会、伦理和革命思想等不同层面关注着“劳心劳力”问题,为了实现“救国”与“启蒙”,他们在把目光不断由上而下转移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劳心劳力”的重新认知,重塑了“劳心”与“劳力”的价值和地位。李大钊从宪政问题出发,在俄国革命的冲击下率先实现了对“劳心劳力”的认知转变;陈独秀则以国民性为切入点,亦在五四运动后完成了对“劳心劳力”认知的急剧转变。系统考察李大钊、陈独秀对“劳心劳力”认知转变的逻辑与路径,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是如何解决由知识分子组建无产的劳动阶级政党这一理论和实践难题的,特别是对理解建党后出现的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党内争论的理论渊源,具有回到初始时期思想起点的意义与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