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栀子大黄汤防治肝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从数据库检索栀子大黄汤中每味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对化合物进行初筛;获取栀子大黄汤的潜在作用靶点和肝损伤的治疗靶点,取交集后对成分-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确定栀子大黄汤治疗肝损伤的关键作用靶点与作用通路;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评估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力。结果 栀子大黄汤中共有71种化合物为潜在活性成分;341个疾病相关靶点与138个化合物靶点取交集,得到47个交集靶点,进一步筛选后得到栀子大黄汤治疗肝损伤的7个关键靶点基因,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红素加氧酶1(HMOX1)、白细胞介素-6(IL6)、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热休克蛋白90 Alpha家族A级成员1(HSP90AA1)和半胱天冬酶3(CASP3)。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栀子大黄汤可降低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水平,从而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还可抑制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栀子大黄汤中3种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蛋白(大黄素-TNF、芦荟大黄素-HSP90AA1、黄柏酮-CASP3)的结合活力非常高。结论 栀子大黄汤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肝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治疗肝损伤的效果。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泰兴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