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观点认为,士绅阶层的家刻活动具有利他主义的属性。事实上,和坊刻本一样,家刻本也会进入书籍市场流通。本文的重心,则是论证家刻活动是士绅家族文化策略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维持其文化传统和士绅身份,与土地、教育同等重要。本文第一部分对明代家刻本的数量以及家刻本体现的刊行者—作者关系类型进行历史统计分析,认为明代家刻本数量是持续增加的,最后150年是家刻活动的繁盛期,其中以作者自刻本、家人刻本、鉴藏刻本和门生刻本最能体现家刻本的社会功能。第二部分具体分析杭州张瀚(1510—1593)家族自16世纪至19世纪末的著述和刻书活动,以检讨张氏家族如何借助家刻活动来维持其文化传统和士绅地位。结论部分,回顾本文所用方法,暂称之为"目录学重建",认为这是利用中国传统目录研究中国书籍史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