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的临床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7—2020年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及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0年,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呈现出波动的态势,从2017年的7 696.00万元减少至2018年的6 536.05万元,减少了15.07%; 2019年增长至8 588.94万元,较2018年增长了31.41%; 2020年又减少至4 426.18万元,较2019年减少了48.47%。然而,新型抗肿瘤药的品种数则逐年递增,从2017年的21个增长至2020年的53个。2017—2020年,伊马替尼的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均居第1位;2017—2019年,尼洛替尼、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的销售金额排序均居前5位; 2017—2020年,吉非替尼、达沙替尼及埃克替尼的B/A>1,提示其价格低,使用频率高;大部分药品的DDC相对稳定,B/A接近于1,提示其销售金额与DDDs的同步性总体较好。结论: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的临床使用相对合理,药品价格、上市时间及临床适应证对该类药品的使用影响较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