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浪穹窿二叠纪大理岩之中发育一套变玄武岩夹层,其主要成分为角闪石(约75%)和斜长石(约25%)。本文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旨在修定原岩的形成年代与探究其成因。定年数据显示,变玄武岩中发育2453.7~258.9Ma的捕获锆石。这一结果表明,变玄武岩的原岩最有可能形成于晚二叠世,并且具有古老变质基底(2453.7~2125.0Ma锆石)、Rodinia超大陆会聚—裂解事件(1144.5~853.5Ma锆石)和加里东期岩浆活动(430.4~427.1Ma锆石)的地质记录。主微量元素分析数据显示,变玄武岩具有低的SiO2含量(45.53%~40.94%)与高的Mg#值(78.4~70.6)、Cr (1670×10-6~1310×10-6)含量,其稀土((La/Yb)N=3.07~1.15)与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平坦,表明原岩岩浆很可能起源于高度部分熔融的亏损地幔源区。岩石的La/Sm(2.34~1.16)、(Th/Yb)PM(1.95~1.23)、(Th/Ta)PM(0.74~0.43)和(La/Nb)PM(1.44~0.27)比值很低,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程度微弱。微量元素比值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变玄武岩的化学构成同MORB相当,暗示原岩大概在古特提斯洋成熟的弧后盆地背景下形成。另外成分对比显示,江浪穹窿的二叠纪变玄武岩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浆活动无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