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威慑是典型的国家间互动,其主要目的在于阻止战争,这是诸多国家陆续将威慑理论引入网络空间的主要考量。但是,缺乏共同认知的网络威慑,不仅无法阻止战争,还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威慑并不是通过军事力量的实际较量结果奏效,而是通过对较量结果的事前判断产生效果。从历史上看,威慑理论通常是基于破坏能力的降级,即一种军事手段只能慑止破坏性相对较低的战争样式。但是,网络武器出现后,对核武器、常规武器、网络武器的破坏性排序始终没有形成统一认知,导致一国的网络威慑行为可能被他国视为宣战行为。因此,实现网络威慑的关键在于共同认知而非实力。建立共同认知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在此之前,顺畅的沟通机制极为必要,这有助于双方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判、增加互信。而任何提出网络威慑战略的国家,都不应该将打造战略迷雾作为拒绝沟通的理由。一旦某种威慑战略倾向于减少而非增加共同认知,其最终将导向难以避免的战争,从而宣告该威慑战略的破局。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