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合并穿肌腱双重复位纽扣钢板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9例, 女13例;年龄18~65岁[(42.8±15.0)岁]。Meyers-Mckeever Ⅱ型27例, Meyers-Mckeever Ⅲ型5例。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缝线联合穿肌腱双重复位纽扣钢板技术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出院前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个月通过CT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并采用后抽屉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19.7±8.7)个月]。出院前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 术后3个月CT可见骨折线不同程度模糊。术后3个月, 2例患者出现Ⅰ度后抽屉试验阳性, 其余均为阴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由术前54.2°(45.0°, 70.0°)提高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124.8°(120.0°, 130.0°)、130.6°(125.0°, 135.0°)(P均<0.01)。VAS由术前5.1(3.0, 7.0)分降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1.2(1.0, 2.0)分、0.1(0.0, 0.0)分(P均<0.01)。Lysholm评分由术前31.2(24.3, 37.0)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73.6(69.3, 78.8)分、92.6(91.0, 95.0)分(P均<0.01)。IKDC评分由术前(20.9±7.1)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59.2±8.9)分、(77.5±7.0)分(P均<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 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 VAS明显下降, 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明显提高(P均<0.05)。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 术后无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缝线联合穿肌腱双重复位纽扣钢板技术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骨折端复位良好、愈合率高, 关节稳定, 关节活动度改善, 疼痛减轻, 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