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对热解煤焦结构及其燃烧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闫华青; 张先炼; 许凯*; 李寒剑; 徐俊; 汪一; 江龙; 苏胜; 胡松; 向军
来源:洁净煤技术, 2021, 27(04): 68-76.
DOI:10.13226/j.issn.1006-6772.CE21033103

摘要

加压富氧燃烧被认为是一种更加高效清洁的第2代富氧燃烧技术而备受关注。热解作为煤燃烧的第1步,不同的热解条件(压力、气氛、升温速率等)将直接影响煤焦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导致其燃烧反应性的差异,目前加压富氧燃烧条件下,煤焦反应性与结构性质之间的关联研究鲜见报道。自主设计并建立了一套加压聚光光热快速升温试验平台,最大升温速率可达80℃/s,选用红沙泉(HSQ)和五彩湾(WCW)2种准东煤,制备了不同压力(常压~1.5 MPa)及热解气氛(N2、CO2)下的煤焦,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拉曼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压力及热解气氛对煤焦的结构特性及其燃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惰性N2气氛下,HSQ和WCW煤在压力1.5 MPa时的煤焦产率较常压下分别增加了3.54%和10.49%;在CO2气氛下,HSQ煤在压力1.5 MPa时的煤焦产率较常压下降低了16.40%,煤焦产率在2种气氛下随压力的改变呈相反趋势。N2气氛下,随着压力从常压增至0.4 MPa, HSQ/WCW煤焦的比表面积增加,从24.20/14.85 m2/g增至26.27/46.19 m2/g,但压力继续增至1.5 MPa时,HSQ/WCW煤焦的比表面积呈下降趋势,从26.27/46.19 m2/g降至21.21/39.46 m2/g;相同压力下,CO2气氛下制备的煤焦孔隙结构更发达,常压和1.5 MPa压力时,CO2气氛下制备的HSQ煤焦比表面积分别为N2气氛制备煤焦的6.46和9.03倍,这也是CO2气氛下制备的HSQ煤焦燃烧反应性优于N2气氛煤焦的主要原因。随着压力增加,2种气氛下,2种煤焦拉曼光谱分峰拟合计算得到的I((GR+VL+VR))/ID值均逐渐下降,煤焦的化学结构趋于更加稳定,这也使得高压下制备煤焦的燃烧反应性下降。但相同压力下,CO2气氛下制备的HSQ煤焦I((GR+VL+VR))/ID值低于N2气氛制备的HSQ煤焦,高压下由于CO2与焦炭的气化反应增强,消耗更多的无定形碳,2种气氛的I((GR+VL+VR))/ID差异更明显,但由于物理孔隙结构差异的主导作用,使CO2气氛下制备的HSQ煤焦燃烧反应性更好。可见,煤焦的燃烧反应性受其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共同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