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首次发现和阿奇霉素耐药高度相关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血清群的流行克隆

作者:宋元君; 罗嘉远; 陈敏; 刘弘; 吴寰宇; 陈涌; 陈洪友; 宫宵欢; 齐辰; 林声; 陆冬磊; 袁政安; 许学斌; 吴凡*
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11): 1403-1408.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9.11.012

摘要

目的基于监测网络对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成年人腹泻病例开展分子特征研究, 探索流行病学对实验室技术和数据需求的实践模式。方法以ETEC腹泻流行季节的成年人病例为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设计和抽样, 鉴定肠毒素型、血清群、耐药表型、定殖因子及分子型, 通过多维度与多变量数据展示获得ETEC多个动态表型特征。结果 2016-2018年监测网络符合条件的ETEC病例84株。优势血清/毒素型依次为O∶6(STh)、O∶25(LT)、O∶159(STh)、O∶153(STh), O∶6(STh+CS21)取代O∶25和O∶159成为2018年的流行克隆, 2017年的6例O∶153(STh+CFA/I+CS8+PT34)为输入型暴发案例;成年人ETEC耐药率超过30%有磺胺异恶唑、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和阿奇霉素, 多重耐药菌(MDR)达58.3%, 血清/毒素型别提示弱毒株易形成MDR;分子分型证实O∶6血清群优势克隆(PT20~24)的遗传相似度超过O∶25和O∶159, 且与阿奇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耐药基因mphA间存在高度相关性(87.5%, 28/32), O∶6(STh+CS21+mphA)耐药克隆始于2016年。结论上海地区ETEC成年人腹泻病例新的流行克隆为O∶6(STh+CS21+mphA), 首次观察到阿奇霉素耐药基因mphA和ETEC某个血清群存在关联。基于流行病学构建的多维度和多变量分析技术, 有助揭示ETEC潜在传播规律, 达到精准监测和预警暴发目的。

  • 单位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