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增氧方式对草鱼精养塘异养菌数量及区系组成的影响

作者:郑宗林; 王广军; 朱成科; 郑曙明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2015, 28(05): 2290-2296.
DOI:10.16213/j.cnki.scjas.2015.05.084

摘要

在不同增氧方式下,草鱼(Ctenopharyn odonidellus)精养塘内水体和底泥中异养菌总活菌数的变化,及异养菌的区系组成进行了调查。试验分为4组,其中组1为表层连续增氧,组2为底层连续增氧,组3为表层间歇增氧,组4为底层间歇增氧,试验时间为30 d,每10 d采样1次。结果表明,试验塘水体中总活菌数呈现组1和组2较高,组1和组3较低的规律。水中气单胞菌数量与水体中总活菌数变化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底泥中活菌的数量随增氧方式不同有显著差异。随试验进行过程,组2和组4的底泥总活菌数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组1和组3的各采样时间点底泥中总活菌数几乎没有变化。底泥中的气单胞菌数量变化趋势与总活菌数的变动趋势类似。从水体中分离出8个属,其中优势菌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气单胞菌(Aermonas);从底泥中分离出10个属,其中优势菌是芽孢杆菌(Bacillus),其次是肠杆菌(Enterobacter),其他的种类出现较少。组2水体中异养菌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它组,组3和组4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3底泥中异养菌的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组2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组1和组4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