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胆总管空肠吻合模型, 探讨B10细胞在大鼠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用6周龄、体重为180~200 g的雄性SPF级SD大鼠24只, 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采用随机种子数法分为对照组、实验1周组、实验2周组和实验4周组, 每组6只。术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获取吻合口组织及外周血, 测量各组吻合口直径变化。通过Elisa法测定术后大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变化, 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外周血及吻合口周围组织中B10细胞的比例变化, 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评估吻合口瘢痕形成情况, 通过qPCR检测吻合口组织中IL-10和TGF-β1基因表达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 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法, 两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比较, 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胆肠吻合术后, 吻合口直径随着时间延长逐渐缩窄, 术后4周时为(2.7±0.3) mm;但肝功能和炎症指标在术后2周左右达到高峰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各段时间内, 外周血中B10细胞的比例变化不大, 而吻合口组织内B10细胞浸润明显增加, 术后1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16.6±4.0)%比(1.1±0.3)%, P<0.05], 术后4周时仍高于对照组[(7.5±1.3)%比(1.1±0.3)%, P<0.05];吻合口组织病理染色可见随着时间推移, 胆管壁内炎症细胞浸润加重, 胶原纤维增生, 胆管壁增厚, 进而导致瘢痕形成;术后吻合口组织内IL-10和TGF-β1的基因表达量均明显增高, 在术后4周时, IL-10基因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1.4±0.6)比(0.5±0.2),P<0.05], TGF-β1基因表达量持续增加且高于对照组[(3.9±0.9)比(0.3±0.2),P<0.05]。结论 B10细胞在大鼠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组织内含量明显增加, 同时IL-10基因水平高表达, 其可能对局部瘢痕形成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