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深圳市宝安区<5岁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学构成及心肌酶和同工酶的变化,为病毒性腹泻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就诊的1 095例<5岁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血标本,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比较分析,并对其血标本进行心肌酶及同工酶检测比较分析。结果:检测的1 095例患儿腹泻粪便标本,共四种病毒[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腺病毒(AdeV)和星状病毒(AstV)]阴性的占30.14%为阴性组,阳性率占69.86%为阳性组,其中阳性组的RV占35.98%为RV组,HuCV占12.51%为HuCV组,AdeV占4.38%为AdeV组,AstV占2.01%为As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水平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组、HuCV组、AdeV组与AstV组的CK、CK-MB、AST和LDH的浓度水平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组、HuCV组、AdeV组与AstV组之间的CK、CK-MB、AST和LDH的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和HuCV是<5岁急性腹泻患儿主要病原,需要针对性地做好预防控制措施,RV、HuCV、AdeV和AstV病毒性急性腹泻的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故在治疗时应作心肌酶和同工酶的监测。

  • 单位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