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gestational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GCSP)与包块型剖宫产瘢痕妊娠(mass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MCSP)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108例,根据超声内部回声分为孕囊型与包块型,其中GCSP 86例,MCSP 22例,比较分析两种分型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 GCSP组86例,其中66例孕囊部分或小部分着床于瘢痕处,大部分位于宫腔下段,38例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3 mm, 28例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3 mm; 20例孕囊完全着床于瘢痕处,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3 mm。MCSP组22例,混合性包块完全着床于子宫下段前壁瘢痕处,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3 mm。超声特征:MCSP组较GCSP组病灶更大、瘢痕处剩余肌层更薄、病灶血供更丰富(P<0.05);在子宫位置、宫底部子宫内膜厚度及盆腔积液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特点:MCSP组年龄更大,停经天数、流产次数、阴道出血病例数更多,开腹或腹腔镜下清除妊娠物+瘢痕处修复术比例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多、但术前及术后3 d血β-hCG值低(P<0.05);在剖宫产次数、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SP组较GCSP组超声特征更复杂,发生大出血及开腹手术干预的概率增加,结局愈后更加不良,须引起超声及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