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和颈椎病F波及神经传导分析差异研究

作者:冯建华; 刘英; 邹艺; 李素荣; 胥勋成; 羊洁
来源: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8, 47(14): 1644-1647.

摘要

目的探讨F波及神经传导分析的各参数在腕管综合征(CTS)和神经根型颈椎病(CRS)中的异同,增加对手麻患者的电生理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CSR患者50例,CTS 41例,健康对照组41名,分别收集各组患者的正中神经F波出波率(FR)、最短潜伏期(Fmin)、最长潜伏期(Fmax)、传导速度(FWV)、潜伏时离散度(Fchd=Fmax-Fmin)及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SR组FR下降2%(1/50),CTS组FR下降41%(17/41),N组无FR降低。CTS组CMAP与FR呈正相关。Fchd和DML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CV、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SR患者相较健康人,正中神经Fchd明显延长,而在CTS中则无此显著改变。可以推测正中神经Fchd在鉴别手麻患者的周围段与C6/7神经根损害中存在重要意义;Fchd在CSR、CTS鉴别诊断的价值优于Fmin、Fmax。CTS严重时可出现CMAP波幅明显降低(轴索损害的改变),FR下降,据此推测轴索损害可能对运动神经的逆向传导有影响;CTS组FR降低,但Fchd无明显下降、FWCV无明显减慢,也为CTS与近端神经损害的鉴别提供依据。DWL、SCV、MCV作为CTS诊断的电生理指标,其重要性不可取代,而SCV和DML在CTS诊断的敏感性更高。

  • 单位
    四川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