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目的层系,铜川延长组野外地质露头区裂缝极为发育。在对延长组野外地质露头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成果,对该区裂缝活动的期次、性质及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铜川地区延长组内发育NEE向、NWW向与近NS向三组裂缝,其中NEE向裂缝形成于印支期末期SW-NE向挤压兼左旋剪切动力学环境,受基底断裂左旋滑动造成的走滑剪切作用控制;NWW向与NS向两组裂缝形成于燕山期早期SE-NW向的构造挤压;燕山期晚期与喜山期构造运动对裂缝改造程度较弱,未见明显变化。印支期末期形成的NEE向裂缝规模大,为沟源断裂,其对油气运移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燕山期早期的NWW向和近NS向裂缝多分布于低幅度背斜区,其对裂缝型背斜圈闭发育及油气富集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燕山期晚期与喜山期的改造,NWW和NEE向裂缝剪切改造相对强烈,其对油气运聚和后期调整有一定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