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发生肢体功能障碍,是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本研究对急性脑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预防性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制订提供借鉴。方法对2016-01-30-2018-01-30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其脑卒中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脑卒中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结果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总发生率为10.40%。脑卒中后患侧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和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2,P=0.013。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类型(χ2=4.935,P=0.037)、年龄(χ2=4.755,P=0.039)、卧床时间(χ2=5.172,P=0.025)、体质量指数(χ2=5.315,P=0.023)、下肢NIHSS评分(χ2=5.953,P=0.019)、Wells评分(χ2=5.183,P=0.024)、抗凝药物(χ2=8.037,P=0.015)、下肢气压治疗(χ2=11.761,P=0.005)各组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性脑卒中(OR=2.677,95%CI为1.360~5.227,P=0.006)、年龄≥65岁(OR=3.228,95%CI为1.650~6.318,P=0.003)、卧床时间≥2周(OR=2.814,95%CI为1.567~5.053,P=0.002)、BMI≥25(OR=3.962,95%CI为1.612~9.740,P=0.008)、下肢NIHSS评分≥3分(OR=5.496,95%CI为2.096~14.216,P=0.001)和Wells评分≥2分(OR=4.655,95%CI为1.732~12.508,P=0.007)是脑卒中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应用抗凝药物(OR=0.280,95%CI为0.157~0.498,P<0.001)、下肢气压治疗(OR=0.240,95%CI为0.128~0.449,P<0.00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大、卧床时间长、BMI高、下肢NIHSS评分高、Wells评分高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应用抗凝药物、下肢气压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 单位
    南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