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预后不良患者血清I-FABP、DAO、D-Lac水平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孟蕾*; 宋维鹏; 刘秀娟; 赵丽坤; 王萌; 邱方; 檀森; 国强华; 左志刚
来源: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 15(02): 265-272.
DOI:10.19930/j.cnki.jmdt.2023.02.038

摘要

目的 探讨脓毒症预后不良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54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273例)和预后不良组(181例),统计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现状及其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454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共181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9.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年龄、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B)、I-FABP、DAO、D-Lac、D-二聚体(D-d)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MAP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SOFA评分较高、外周血NEU、血清CRP、PCT、BUN、Scr、DAO、D-Lac、D-d、I-FABP水平较高、PT、APTT较长均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同时其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MAP、APACHEⅡ、SOFA评分、外周血NEU、血清CRP、PCT、BUN、Scr、DAO、D-Lac、D-d、I-FABP水平、PT、APT有关。

  • 单位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