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将民国时期生物进化论的传播和普及置于国际科学与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了进化论知识如何在科学与社会情境中实现历时性建构。研究发现:进化论在中国的初步传播,是通过非生物学背景的知识精英,他们有意或无意"误读"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单位、机制和方向性等问题。民国初期进化论著作的翻译,试图传播生物而非社会进化论,但在内容上未加选取。真正对生物进化论进行传播的,是受过科学教育的科学家,尤其是职业的生物学家。他们通过教材、学校教育、演讲、报纸和期刊等渠道,为公众提供新视角来理解生物进化论和新近的进化思想,试图纠正公众对进化论的误解,但是救国、强国和保种的社会理想以及学科背景,使得他们在纠偏的同时,对进化思想的理解和再论证又有取舍,并融入了自己的社会诉求。互助协作、拉马克范式和优生保种、育种和民生等夹杂于进化思想之间,科学家对进化的阐释出现矛盾。生物学教育中的进化论内容,亦在区隔与融合社会进化论之间,呈现出相同的轨迹——纠偏、理解与再阐释。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