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中国长城地带与地理学上的“农牧交错地带”大致相合,耕地、林地、草原交错分布,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和渔猎民族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地带。这一地带以北山—阴山—燕山—大兴安岭一线为中心,自战国时期至明代晚期,随着农耕与游牧政权力量的强弱变化和气候波动不断南北摆动,同时,在人口和军事防御聚落的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人地关系,并孕育出特征鲜明的长城文化。清代以后,随着长城军事防御功能消失,其沿线的军事防御聚落逐渐演变为普通村庄,并保留了基本的人地关系与空间格局。长城沿线开展的抗战活动使长城文化得到新的发展,长城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