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miR-141及成骨基因Dlx5、Msx2、Runx2的表达差异和变化趋势,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方法:选用20只4周龄清洁级C57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保留卵巢,只切除卵巢周围脂肪。造模2个月后模型组小鼠经鉴定建模成功,此时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2组小鼠BMSCs,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对BMSCs成骨诱导分化,分别于第3天、8天、13天时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定量和茜素红染色,观察BMSCs成骨能力。成骨诱导第3天、8天、13天时运用q-PCR检测miR-141及成骨基因Dlx5、Msx2、Runx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BMSCs经流式细胞表型鉴定CD29、CD44均阳性表达,CD34、CD45均阴性表达。2组BMSCs成骨诱导后,ALP表达量逐渐提高,第8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呈"Λ"型变化;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染色浅,活性检测结果与染色深浅程度一致。成骨诱导分化第3天、8天、13天时,模型组ALP表达量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2组细胞进行茜素红染色,第8天时钙化结节出现,在第13天时,钙化结节数增多;成骨诱导第3天、第8天时,2组钙化结节数无明显差异,第13天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钙化结节数较少,成骨分化明显减缓。2组BMSCs成骨诱导后,成骨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成骨诱导第3天、8天、13天时,组内比较显示,Dlx5、Runx2表达均呈持续上升,miR-141、Msx2持续下降(P<0.05),与第3天时比较,第8天、13天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模型组miR-141、Msx2表达高于假手术组,Dlx5、Runx2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切除影响BMSCs的成骨分化;BMSCs成骨诱导分化中,miR-141、Msx2是成骨负性调节因子,Dlx5、Runx2是正性调节因子。
-
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