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yihE)在肠炎沙门菌致病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336(WT)yihE基因缺失突变株C50336ΔyihE(KO)、基因回补株C50336ΔyihE/pBR322-yihE(RS),测定了WT、KO、RS菌株的生长特性、生化特性、运动能力,结果显示,与WT相比,KO株的生长速度、运动能力均无明显差异;但半乳糖酸盐利用、葡萄糖苷酶、葡萄糖醛酸酶等指标发生变化。体外模拟并检测各种应激条件下肠炎沙门菌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与WT相比,KO株抗多种应激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通过试管法、微量法等分析评估3株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能力,另外,将各菌株分别接种至含刚果红和荧光增白剂的培养基,通过观察各菌落形态分析其BF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WT菌株相比,KO株BF形成能力下降了约50%,但BF主要的组成成分卷毛蛋白和纤维素无明显变化。对3种菌株耐药性和KO、WT株毒力因子携带情况经RT-qPC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WT相比,KO株对喹诺酮类、头孢曲松的敏感性提高;且csgA、bscA、flgG、sipB、sodc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较大,而其他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较小。利用KO、WT株菌株分别感染小鼠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WT株的LD50为1.2×105cfu,KO株的LD50为1.12×106cfu,毒力下降了约10倍。利用Over-lap PCR方法突变yihE蛋白217位天冬氨酸,利用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激酶活性,结果显示yihE蛋白突变后其激酶活性下降了约30%,表明217位天冬氨酸对yihE蛋白的活性非常关键。本研究证实yihE参与了肠炎沙门菌的多个生物学过程,且yihE基因的缺失能够使肠炎沙门菌的毒力下降,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沙门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