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胃瘫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胃瘫发生率,分析胃瘫临床特征,比较胃瘫者与非胃瘫者人口学特征及术前、术中、术后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例患者术后并发胃瘫23例,胃瘫发生率为19.49%,平均胃瘫发生时间为(10.74±3.22) d;胃瘫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不适、腹胀、泛酸、恶心、呕吐等,无腹痛症状,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瘫者与非胃瘫者在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保留幽门的术式、术中出血量≥500 m L、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患者进食流失或半流食后,存在明显临床症状,且其并发胃瘫与术前低白蛋白、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多、术后腹腔并发症有关,临床应注意纠正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减少术中出血、控制或预防术后腹腔并发症以减少胃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