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一件单体圆雕菩萨像,因其台座背面有所谓"天和二年"题记而被认为是成都北周造像最重要的实例。经反复比对,本文认为该菩萨像本身的年代确实为北周,但台座背面的题记并非"天和二年",而是唐代"元和二年"对造像进行修补后重刻的。通过这件造像,结合成都下同仁路等地新出土的材料,本文认为:成都北周菩萨像华丽的项圈和璎珞样式源自长安,但其修长的体态和扭动的身姿则继承自本地的南朝造像传统;这批菩萨像糅合了长安样式与本地传统等双重因素,呈现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北周造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