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小学生居家学习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探索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对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同济心理健康队列”,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2所小学全体二至五年级小学生。第一阶段(T1)于2020年6月居家学习期间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588份;第二阶段(T2)于2020年12月学校重新开放后通过向学校发送纸质问卷,成功随访2 424名小学生。将儿童2次调查的抑郁、焦虑症状结果分别结合起来对儿童的心理结局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估计居家学习生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症状变化的关联。结果 T1时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9%,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1.0%;T2时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5.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0.6%。小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加重和持续与其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上课集中精力(OR=0.63,95%CI=0.45~0.89)、与老师频繁互动(OR=0.74,95%CI=0.57~0.95)、居家期间参加体育锻炼(OR=0.60,95%CI=0.41~0.87)与小学生抑郁症状加重或持续呈负相关。玩电子游戏时长(OR=1.15,95%CI=1.06~1.24)、担心感染新冠病毒(OR=1.83,95%CI=1.39~2.42)与小学生焦虑呈正相关。男生(OR值分别为0.70,0.63)比女生更不容易受到抑郁、焦虑症状的困扰。结论 小学生结束居家隔离回归学校后,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升高,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对小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存在一定的影响。应动态关注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