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

作者:雷金睿; 陈宗铸*; 陈毅青; 陈小花; 李苑菱; 吴庭天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02): 293-302.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2.010

摘要

海南岛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国家战略背景下,湿地景观呈现多样化的利用方式。科学评估海南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湿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基于PSR模型构建海南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1990、2000、2010、2018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的湿地解译数据,以及人口、经济等指标为数据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8年间,海南岛湿地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总面积由1990年的944.36 km2增加到2018年的1 337.57km2。其中,人工湿地呈明显增长趋势,自然湿地则呈减少趋势;各市县湿地面积增长最多的是文昌、东方、海口和儋州等。(2)海南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指数(LESI)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演变为较危险状态,且在2010—2018年间LESI变化较大;至2018年,总体上呈现出"海南岛北部和南部市县的LESI低,中部山区市县的LESI高"的空间分布格局。(3)采用自然断点法将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LESI变化幅度分为4个级别,LESI值降幅最大的为海口、三亚、文昌、澄迈4个经济发达市县;保亭、白沙、乐东和琼中4个中部市县的LESI值则略微提升。提出严格实施湿地资源规划分区分级管控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维护和强化湿地生态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