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类关于“本源”的探索起源于人对世界本质的思考。在这一认知过程中,“本源”进入了“客体”与“主体”的双重立场,并影响着中西文论关于文学本质的基本理解。中国南朝文论家刘勰提出的“文原于道”的理论框架与法国批评家布朗肖构建的“文学空间”理论在各自视域中都关联着本源意识,并使“文学”这一事件走向“显现”与“隐藏”两条道路。而作为此二者的理论前提,“本源”又以其自身的诱惑性喻示着一种对创作和阅读的召唤,却使两者的理论视域走向了抵达与不可抵达之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