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舒静; 陈宇宁; 刘小花; 姜源; 邓剑
来源:广东医学, 2016, 37(20): 3033-3036.
DOI:10.13820/j.cnki.gdyx.20161109.003

摘要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 861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9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分别为: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F-R)、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AV)、乙型流感病毒(IBV)、副流感病毒13型(PIVs)。根据不同年龄、季节和性别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以及合并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86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总阳性例数为1 697例,阳性率为59.31%,其中MP阳性率最高为46.56%,其次依次为IBV(28.98%)、LP(10.98%)、PIVs(7.48%)。两种及两种以上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31.28%,占总感染例数的52.74%,其中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8.70%;3种及以上病原体混感染率为2.59%。1岁以下、13岁、46岁、79岁、1014岁各年龄组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01%、78.10%、92.78%、86.84%、83.78%,在各年龄组中病原体感染总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病原体检出率最高为72.55%,其次依次为春(61.93%)、秋(55.03%)、冬(53.06%),各季节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泸州地区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主要以MP、IBV、LP、PIVs以及两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为主。各年龄组检出阳性率存在差异,以46岁感染率为最高,且春夏季更易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