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综合评价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抗病性,并筛选优异种质资源,为黄淮南片小麦抗病育种及未来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2021-2022年国家黄淮南片(统一试验)各级试验汇总的299个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抗病性鉴定结果进行赋值,分析其综合抗性,并结合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筛选出抗病强的优异种质资源。【结果】参试品种(系)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综合抗性评分分别为39.73和38.46,达慢病等级;对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综合抗性评分分别为16.96、20.40和21.24,在中感与高感之间。有192个品种(系)(64.2%)的条锈病抗性、182个品种(系)(60.9%)的叶锈病抗性、4个品种(系)(1.3%)的赤霉病抗性、35个品种(系)(11.7%)的白粉病抗性和1个品种(系)(0.3%)的纹枯病抗性均达慢病以上抗性水平,但没有对赤霉病和纹枯病免疫或近免疫的品种(系)。参试品种(系)抗性评分范围为50~230,中位数为130,其中149个品种(系)(49.8%)综合抗性评分高于中位数。品种(系)的综合抗性与有效穗数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吸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病害抗病和感病品种(系)的表型性状表现不同,抗病品种(系)的株高较低、稳定时间较短,其中,抗条锈病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较高,抗叶锈病品种(系)的产量、千粒重、容重和蛋白质含量较高,抗赤霉病品种(系)的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较高,抗白粉病品种(系)的穗粒数、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较高,抗纹枯病品种(系)的产量较高、生育期较长、有效穗数较多、千粒重、容重和湿面筋含量较高。综合抗性评价结果共筛选出29个综合抗病性较好,且丰产性和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种(系)。【结论】参试品种(系)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相对较好,但对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较差。抗病性好的品系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和吸水量更高,但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容重和稳定时间较低。筛选出的29个综合表现优异的品种(系)可作为抗病种质资源应用于今后小麦抗病育种。
-
单位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