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暴力是网民通过互联网络对当事人或组织实施的信息攻击性行为。人身攻击、散布个人隐私、道德谴责、威胁攻击是网络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暴力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使部分大学生走向网络民粹主义,不仅助长了大学生思想的暴力倾向,还弱化了大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学校是治理大学生网络暴力的主要主体,应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通识教育,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构建多层级的舆论导向平台,并建立网络暴力应对处置机制。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是潜在长久的,而以学校作为单一的治理主体显然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应构建政府、平台、媒体、学校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