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目的的和和方方法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4个品种辣木叶(传统印度种YD,印度种的改良种PKM1,PKM1的改良种PKM2,红河一号品种H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手段研探究辣木叶治疗便秘的潜在分子机制和物质基础。结果:UPLC-Q-TOF-MS法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一级、二级质谱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信息和文献数据从4种辣木叶中共鉴定20个非挥发性共有成分;采用GC-MS法将色谱峰信息与NIST Version 1.7谱库进行检索对比,4种辣木叶中共鉴定出19个挥发性共有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SEA数据库对辣木叶鉴定出的共有成分靶点进行预测,整合、去重后共得到674个化学成分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便秘“constipation”关键词,得到1 086个便秘相关的靶点;通过Venny平台将化学成分靶点和便秘靶点映射后得到88个交集靶点,并绘制韦恩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辣木叶治疗便秘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辣木叶治疗便秘可能与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晚期糖基化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和癌症通路等通路有关;同时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图,推测辣木叶治疗便秘的关键成分为腺苷、紫云英苷、香叶基丙酮、2-甲基-3-辛酮、棕榈酸和油酸酰胺;关键靶点可能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白细胞介素-6(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α 2A(ADRA2A),进一步通过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推测这5个靶点在结肠、小肠、直肠等多组织中均有分布。结论:该研究较全面地阐明4个品种辣木叶中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分,明确了辣木叶通过减轻炎症状态、促进肠道运动和分泌肠液等作用而治疗便秘,可为辣木叶的进一步质量评价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