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2008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0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进行2年随访,观察AFP后遗症的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探讨有效的康复方案。方法对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23±18)个月,年龄中位数16个月〕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在急性期进行神经专科查体、脑脊液检查、颅脑和脊髓MR I检查,并在2年内随访比较患儿瘫痪肢体的康复情况、颅脑和脊髓MR I变化,对患儿采取的康复措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痊愈,9例遗留不同程度的AFP后遗症。在急性期,年龄在半岁以内、呈单侧下肢损害、肌力在Ⅲ级或以上、脊髓胸腰段病变长度在1~2个脊髓节段以内的患儿基本痊愈。AFP后遗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踝关节主动、协同背屈功能障碍,足下垂,髋关节内收受限;部分患者出现肌萎缩(以股四头肌萎缩为主),个别出现胫前及胫后肌群萎缩,严重者出现膝关节反张。急性期颅脑MR I提示中脑、脑桥或延髓背侧长T1长T2信号区,2年随访时上述区域病变基本消失,仅T2W遗留小范围轻度异常信号。2年随访,脊髓MR I表现为颈2~7和(或)胸12~腰1的脊髓前角病变区面积变小,T2W I异常信号较前明显减弱。结论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半数可以康复,但部分患儿遗留不同程度AFP后遗症,其中急性期出现双侧下肢、上肢、四肢瘫痪的病例后遗症状重,可伴有肌萎缩、关节变形。急性期MR I对评估病情意义大,脊髓胸腰段病变在3个或3个以上者预后不良。在神经内科、康复科专家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减少AFP后遗症的发生。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