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例小儿紫癜性肾炎Ⅲ级病变的病理和中西医临床分型特点

作者:黄岩杰; 杨晓青; 张笑聪; 李静; 李金刚; 翟文生; 任献青; 张建; 郭庆寅; 杨濛; 张霞; 丁樱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10): 3327-3329.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Ⅲ级病变的病理和中西医临床分型的特点。方法:将184例HSPNⅢ级病变分组:1Ⅲa伴新月体<25%,99例;2Ⅲa伴25%≤新月体<50%,11例;3Ⅲb伴新月体<25%,42例;4Ⅲb伴25%≤新月体<50%,32例。结果:184例HSPNⅢ级病变中,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常见,共139例,占75.54%。对血尿和蛋白尿型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进行组间比较,Ⅲa型两组,Ⅲb型两组,Ⅲa、Ⅲb伴新月体<25%的两组,Ⅲa、Ⅲb伴25%≤新月体<50%的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临床分型的主证以血热妄行、气阴两虚型多见,标证以血瘀、湿热证常见。结论:不仅系膜增生的程度,新月体形成的百分比也是促使HSPNⅢ级病变患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和决定肾损伤轻重程度的重要病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