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借助Rasch模型对3~6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手术后第1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及相关的功能损害条目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21年2月—8月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随访就诊的先心病术后1年内的3~6岁儿童,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家长填写的先心病术后心脏康复评价表以及心衰诊断结果。采用Winsteps 3.72.3软件进行Rasch模型分析,将患儿术后功能损害程度和心脏康复评价条目的难度转化为同一评价体系(Logit)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心衰结局相关的条目。结果·共纳入340例先心病术后患儿,患儿平均年龄为(4.48±1.05)岁,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8.33±2.79)个月。通过Rasch模型分析,先心病术后心脏康复评价表条目的总体难度适中(Logit值为0),适合研究人群。340例患儿术后总体功能损害程度Logit值为-2.35±0.87,表明手术后患儿整体康复水平较好;其中有24例患儿(占7.1%)出现心衰,且心衰患儿总体功能损害程度显著高于非心衰患儿(P=0.000)。通过将患儿术后个体功能损害程度与心脏康复评价条目的难度水平转化为同一评价体系后,发现心衰患儿在“b1302食欲”(P=0.014)、“b152情绪功能”(P=0.014)、“b435免疫系统功能”(P=0.000)、“b455运动耐受功能”(P=0.014)、“b530体重维持功能”(P=0.000)、“b560维持生长功能”(P=0.000)、“d160集中注意力”(P=0.001)、“e450卫生专业人员的个人态度”(P=0.001)及“e580卫生的服务、体制和政策”(P=0.000) 9个条目未达标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心衰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e580卫生的服务、体制和政策”是与心衰相关的条目(OR=13.250,95%CI 4.905~35.795)。结论·多数先心病术后1年内随访患儿的康复水平较好,但仍有少数患儿出现心衰;针对患儿的心理行为、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和医疗环境制定相应的卫生服务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患儿术后心脏康复水平,减少心衰发生。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