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支架鼻整形术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邓毅文; 王先成*; 孙杨; 杨开; 乔治华; 靳乐微; 晏权锭; 李春洁; 熊祥; 孟宪熙; 李文波
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3, 39(03).

摘要

目的探讨一体化、1+1型、2+1型、4+1型、Y型鼻整形支架的结构特点、稳定性及术后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收治的鼻整形患者资料。依据采用的鼻整形支架的类型分为一体化组、1+1型组、2+1型组、4+1型组、Y型组。通过测量患者术后1、12个月鼻尖突出度和鼻唇角评估鼻支架的稳定性, 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各组间术后1个月与12个月的鼻尖突出度差值及鼻唇角差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iisH检验,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或Nemenyi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01例患者, 男18例, 女183例, 年龄(26.6±5.9)岁(18~46岁), 2+1型组34例、一体化组45例、1+1型组45例、4+1型组35例、Y型组42例。术后随访12~21个月, 2+1型组1例患者术后92 d出现鼻部感染;1+1型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鼻小柱轻微歪斜, 3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明显的鼻尖下旋;Y型组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明显鼻尖上旋;余2组患者未发现并发症。鼻尖突出度方面, 2+1型组、一体化组、1+1型组、4+1型组、Y型组术后12月与术后1月鼻尖突出度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0.08 cm、-0.09 cm、-0.20 cm、-0.10 cm、-0.17 cm。5组间鼻尖突出度差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型组分别与1+1型组、Y型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1型组分别与1+1型组、Y型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体化组分别与1+1型、Y型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Y型鼻支架与1+1型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唇角方面, 2+1型组、一体化组、1+1型组、4+1型组、Y型组术后12月与术后1月鼻唇角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4.20°、-3.80°、-6.50°、-4.10°、-6.35°。5组间鼻唇角差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型组分别与1+1型、Y型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1型组分别与1+1型组、Y型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体化组分别与1+1型组、Y型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满意度评估, 应用2+1型组满意度最高(34/34, 100%), 其余依次为4+1型组(34/35, 97.14 %), 一体化组(42/45, 93.33%), Y型组(36/42, 85.71%), 1+1型组(37/45, 82.22%)。结论 2+1型鼻支架、一体化鼻支架、4+1型鼻支架术后鼻唇角、鼻尖突出度的变化程度较Y型鼻支架及1+1型鼻支架小;2+1型鼻支架搭建方式方便、术后稳定性良好、患者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