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女性DNA修复基因APE1多态性与宫颈癌风险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007年1月至2014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就诊的29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同期29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并对患者的总生存期进行随访,使用PCR对APE1(Asp148Glu和-141T/G)进行基因分型。利用χ2检验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病例与对照之间基因的多态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风险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的总生存与不同基因型的关系。结果与APE1 Asp148 Asp/Asp相比,Glu/Glu基因型显示出患宫颈癌的风险更低(OR=0.542,P<0.05),特别是具有以下临床特征的患者:生育次数<2次(OR=0.345,P<0.05),初潮年龄≥14岁(OR=0.522,P<0.05),未绝经患者(OR=0.324,P<0.05),绝经年龄≥45岁(OR=0.495,P<0.05),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OR=0.597,P<0.05)。而含有Glu的基因型具有更多的生存获益(P=0.001),但是APE1 pro-141T/G多态性与宫颈癌风险没有显著关联。结论纯合子APE1 Asp148 Glu/Glu基因型有较低的子宫颈癌风险及较好的预后。
-
单位大坪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 重庆市中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