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的藏书机构在清末民初实现了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转型。这一转型经历三个阶段: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民初的新图书馆运动。经过三代中外知识分子(传教士、维新派知识分子、留美学人)的不懈努力,近代西方图书馆先进的构建方式、管理模式、服务理念、本质属性等近代特质被介绍到国内,最终实现了从"楼"到"馆"称谓上的转变,这种转变其实质是一次文化上的"范式"选择。近代图书馆人文化交流上采取的"拿来主义"策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