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笛卡尔、休谟哲学所蕴含"心物二元分割"的根本寓意在于强调心灵与肉体互不关联,认知主体与所认知的外物无法直接沟通,而这在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结构中似乎是不曾存在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心物二元分割"的知识论走向呢?阿奎那主张认知的第一个关键点在于理智上的通达即"理解"行动,亦即对事物的"洞察",其中蕴含了"抽象作用"。抽象作用有其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而唯名论者恰恰抓住其消极的一面大做文章。"奥卡姆剃刀"废止了阿奎那的抽象作用理论,放弃了感性与悟性合作之说,强调形上的领域因其超越了经验而无法被理智所肯定,只能成为一种彻底的虚设,从而为近代哲学的思路埋下了伏笔。此外,伽利略视"初性"为客观、"次性"为主观的物性理论也是造成近代"心物二元分割"的知识论走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