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内镜下电凝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8例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电凝切除组和黏膜切除组各79例。分别对比两组息肉直径<10 mm、≥10 mm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细胞免疫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息肉直径<10 mm,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直径≥10 mm,黏膜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电凝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术中使用钛夹止血、并发黏膜小穿孔、12个月内复发例数均少于电凝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但黏膜切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电凝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黏膜切除组IL-1β、IL-6、IL-17以及CRP水平均低于电凝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切除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电凝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内镜下电凝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直径≥10mm的胃肠道息肉较为彻底,具有并发症率低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单位
    石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