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明理学关于"动静"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用法。如太极之动静,理气之动静和理欲之动静等。以动、静为主要论述内容,追溯在整个宋明理学发展过程中动静观的理论来源及其逻辑结构,基于整个宋明理学的大框架对动静观做一个细致的梳理,进而呈现其工夫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周敦颐重视太极之生成演化过程,认为动静源于阴阳的相互转化。在工夫论上他主张"无欲故静",而确立人极。朱熹则认为理为气本,理先气后,理、气皆各有动静,在工夫论上主张超越动静的"主敬涵养"说。王阳明从理欲的角度来规定动静,"循理之谓静,从欲之谓动",主静成为"循理",即依循天理良知,故强调致良知之工夫。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对于动静观的思考,实有着工夫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