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构建的优质均衡指标,选择芬兰、日本、韩国、美国四个国家分析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过程中的核心议题及政策旨趣。研究发现:一是四国呈现出不同的政策工具选择特征,芬兰采取“高质量的全纳教育”,日本采用“政府主导下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韩国推行“教育平准化向多样化转型”,美国则将“资源配置市场化与政府问责相结合”;二是四国均经历了入学机会均等阶段、教育过程公平与优质资源均衡配置阶段、教育结果公平与个性化教育阶段;三是各国政策主要关注资源投入与配置方式、教师发展与教师流动、学校治理模式、弱势群体补偿四大议题。综合来看,四国教育优质均衡政策是在均衡本位和质量本位两种旨趣中不断调适,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