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产妇导尿后尿路感染特征与表面活性蛋白-D(SP-D)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7月-2021年4月收治的56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导尿后尿路感染(UTI)患者的尿液送检,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UTI将产妇分为感染组(76例)和未感染组(48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产妇导尿后UTI的影响因素,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UTI患者SP-D-Thr11Met、SP-D-Thr160Ala外显子位点的SP-D基因多态性,分析SP-D基因多态性与UTI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562例产妇导尿后发生UTI有76例,尿液中检出致病菌1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9株,占69.30%,革兰阳性菌28株,占24.56%,真菌7株,占6.1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00%;肠球菌属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00%。年龄>35岁、体质指数>30 kg/m2、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导尿次数>2次、留置导尿时间>2 d、血红蛋白≤110 g/L、既往UTI史、SP-D>100 nmol/L是影响产妇导尿后UT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SP-D-Thr11Met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以及11Met和11Thr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D-Thr160Ala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以及160Thr和160Ala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导尿后UTI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具有多药耐药性的特点;外周血中SP-D>100 nmol/L是影响产妇导尿后UTI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外周血中SP-D外显子区域SP-D-Thr11Met和SP-D-Thr160Ala的基因与UTI的易感性无关。

  • 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