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Ⅰ期未成熟卵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作者:魏玉兰; 黄博; 任新玲; 靳镭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1-6.
DOI:10.14188/j.1671-8852.2021.0045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MⅠ期未成熟卵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未成熟卵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行辅助生殖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中含有MⅠ期体外成熟卵子的375个新鲜周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ICSI注射的3 323枚成熟卵子(MⅡ)分为A组(体内成熟卵子)和B组(MⅠ期体外成熟卵子)。再根据年龄的不同将A、B组各分为2个不同亚组:≤35岁(A1组、B1组);>35岁(A2组、B2组),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段两组胚胎的发育潜能。结果:B1组原发不孕比例高于A1组(P<0.01),其余各亚组的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2原核(2PN)受精率方面,B组显著低于A组(P<0.01);另外,B1组3PN率显著高于A1组(P<0.05)。与A组相比,B组第二天(D2)未裂率呈升高趋势;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呈下降趋势,但仅A1组与B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于>35岁的患者,两组仅囊胚形成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单个胚胎复苏移植6例:分娩2例;A+B组各一个胚胎联合复苏移植4例:妊娠3例(分娩2例,其中双卵双胎1例,正在进行的妊娠1例),分娩胎儿均健康无畸形及并发症。结论:MⅠ期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后进行ICSI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可提高卵子利用率和增加妊娠机会,对于卵少的患者尤为珍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