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著名作家、学者。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英国,学成归国后在大学任教。被誉为"博学鸿儒"的他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其代表作有《围城》《管锥编》等。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推荐了《围城》一书。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归国留学生方鸿渐与唐晓芙、苏文纨等的爱情、婚姻经历及方鸿渐的工作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知识分子面临的多重"围城"——婚姻、事业等生活的困境。钱锺书在《围城》中塑造了一批病态知识分子形象,展示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和生存状态。无论是归国的留学生,还是学界名人、教授,他们大都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在家庭、事业、爱情等"围城"之中奔走徘徊。《围城》取材于钱锺书熟悉的社会阶层,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并对其文化意识、道德观念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有"新儒林外史"之称。钱锺书在本书中旁征博引,中外典故信手拈来,但这部小说并不显得晦涩枯燥,反而以钱锺书的学者式幽默著称。《围城》表现手法灵活多变,通过绝妙的讽刺对旧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