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绿肥饲草与减施氮肥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者:卢秉林; 包兴国; 张久东; 杨新强; 杨文玉; 李全福; 曹卫东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33(02): 170-175.
DOI:10.16302/j.cnki.1000-7601.2015.02.028

摘要

通过3年定位试验,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不同比例减少化学氮肥用量的情况下,间作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2种豆科绿肥饲草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针叶豌豆时,施用农民习惯化学施氮量90%的效果最好,虽然该模式下玉米籽粒产量下降了0.63%,但是差异不显著,而且可以多收针叶豌豆籽粒1 987.34 kg·hm-2、针叶豌豆干草1 374.35 kg·hm-2,同时经济效益最高,为36 364元·hm-2,高于农民习惯施肥18.05%。间作毛叶苕子时,虽然所有化学氮肥减施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低于农民习惯施肥,但是在施用农民习惯化学施氮量90%的情况下减产幅度最低,只有2.76%,达到了14 263 kg·hm-2,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且可以多收毛叶苕子干草3 175.47 kg·hm-2,同时经济效益最高,为32 136元·hm-2,高于农民习惯施肥4.33%。而且这2种种植体系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玉米种植时,间作收获籽粒为主的针叶豌豆和间作以收获豆科饲草为主的毛叶苕子,均能减少10%的化学氮肥用量,其中间作针叶豌豆的经济效益高于间作毛叶苕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