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构建适用于海南长臂猿活动区域生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准则,以便评价海南长臂猿活动区域生境质量,了解不同适宜等级栖息地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海南长臂猿及其栖息地的长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霸王岭片区的植被网格样地调查数据、NPP数据、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数据及海南省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利用MaxEnt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食物资源分布、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人为干扰3个方面对海南长臂猿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价,计算研究区域的生境适宜性指数(IHS),绘制海南长臂猿生境质量评价等级分布图,并计算各等级的分布面积。【结果】1)在食物资源的空间分布方面,适宜分布区集中在研究区域北部,主要在雅加大岭-黑岭-斧头岭一带,总面积2.43万h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26.85%。其中,8种果实类型的植物AUC模拟训练测试均大于0.90,模拟精度较高;10月平均降水量对浆果、隐花果和蒴果食物树种空间分布的贡献率分别为31.5%、30.5%、24.3%,最冷月平均气温对聚花果、球果、坚果和核果食物树种空间分布的贡献率分别为46.3%、34.5%、33.5%、29.7%,2月平均降水量对蓇葖果食物树种空间分布的贡献率为25.6%。2)在人为干扰程度方面,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雅加大岭-黑岭-斧头岭一带,东北部东崩岭-猴留岭一带,西南部猴狝岭一带;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广坝水库东侧,核心区东侧及西南侧一带的村庄。不同风险区域面积排序依次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极高风险区,低风险区面积最大但斑块之间的连通性不强,有明显的断带存在,道路的分割是造成景观破碎化的重要因素。3)在整个研究区域内,海南长臂猿高度适宜生境为1.18万h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3.04%;适宜生境面积总和为6.25万hm2,达到了研究区域总面积的69.06%。【结论】作为目前海南长臂猿的唯一分布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适宜海南长臂猿种群生存的生境面积总量比较大,总体上可满足海南长臂猿现有种群的活动与生存。适宜区域的主要特征为:食物资源丰富、远离人类活动的干扰。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