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5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1个月后,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下肢周径和静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护理后NIHSS、FMA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下肢周径与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防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浆及全血黏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