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扶贫是根治贫困痼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佳方式,是根本之道和长久之计,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政府,都是一个已经达成共识的话题。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输血"为主和"摊派留痕式"的教育扶贫,极大地矮化了教育的启智功能,以及学校作为教学育人部门的业务功能和教师的专业功能,忽略了教育扶贫和其他扶贫活动的本质区别。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针对贫困学生去"标签化",结合地区生态优势和人口资源的优势,开发适切的课程,为提升贫困学生的学习力进行各种探索与尝试。行政部门要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这方面的探索,高度重视教育启智的特点和本质,唤醒学校在教育扶贫中的能动性,焕发教师的活力,开发各种课程,保证扶贫对象内生力的发展和提升,从而实现"真扶贫",保证"真脱贫"。

  • 单位
    北京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