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国内外学者已应用CT或MRI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椎管面积测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个体差异、椎管形态差异以及测量方法、测量平面的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具有较好信度的测量方式,未见CT和MRI测量腰椎管面积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报道。目的:分析腰椎CT三维重建和腰椎MRI测量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狭窄腰椎管横截面积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探讨狭窄腰椎管横截面积的最佳影像学测量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腰椎CT三维重建和腰椎MRI影像资料,由2名脊柱外科主治以上医师分别在腰椎CT三维重建、腰椎MRI图像上3次不同时间测量狭窄椎管面积,取狭窄椎管对应的椎间盘中线且平行于上位椎体下终板平面的椎管面积进行测量。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量的狭窄腰椎管面积结果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两种方法测量的狭窄腰椎管面积结果的相关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分析两种方法测量狭窄腰椎管面积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使用Z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的狭窄腰椎管面积结果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ICC值大小。实验方案得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KY2020176)。结果与结论:①腰椎CT三维重建及腰椎MRI测量的狭窄腰椎管面积值分别为(136.28±2.38),(139.98±2.30) m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 <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狭窄腰椎管面积结果呈正相关(r=0.950,P <0.001);②腰椎CT三维重建及腰椎MRI测量的狭窄腰椎管面积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ICC值分别在0.908-0.937及0.942-0.971之间,腰椎MRI的测量结果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ICC值皆高于CT三维重建(P <0.05);③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狭窄腰椎管面积差值的95%分布范围为-8.0-5.5 mm2,6个点位于此范围外,占比3.66%;④结果提示,腰椎CT三维重建和腰椎MRI在量化评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面积值时存在差异,但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两种影像学检查测量椎管面积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都较好,但腰椎MRI测量椎管面积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较CT三维重建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