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人群在不同高度跳落着地过程中下肢关节力矩变化研究

作者:刘丹; 任园园; 赵双迎; 陆阿明*
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19(06): 46-53.
DOI:10.15877/j.cnki.nsin.2020.06.007

摘要

目的:探讨超重人群跳落着地过程中人体下肢关节内力矩变化特征以及可能产生的损伤风险因素,为预防下肢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也能为超重人群参加运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采用INBODY身体成分测试仪,按照BMI和BF%确定超重和正常体重(对照组)男生各12名,分别完成15cm、30cm、45cm高度进行垂直无初速度单腿落地动作,同步采集分析落地阶段的下肢关节力矩指标的差异。结果:超重人群与正常人群在触地时刻踝关节力矩、缓冲至最低点踝力矩和GRF峰值时刻踝关节力矩差异明显(P <0.05),超重人群缓冲至最低点的伸髋力矩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GRF峰值时刻超重组髋关节力矩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膝关节在触地时刻、缓冲至最低点时刻以及GRF峰值时刻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受试者均因高度变化,其缓冲至最低点膝关节力矩和GRF峰值时刻力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重组和对照组在踝关节背屈峰力矩、膝关节伸肌峰力矩和髋关节伸肌峰力矩指标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在踝关节跖屈峰力矩、膝关节屈肌峰力矩和髋关节屈肌峰力矩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主要影响了落地过程中的踝关节关节力矩和髋关节力矩,提示这可能与受试者的着地策略、下肢力量和刚度等有关。因此,在超重人群参加运动时,应该加强其下肢力量锻炼,从而预防运动损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