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考察五言排律在诗学理论层面的阐述历史。唐人对五排诗体的理论阐述总体处于隐而未发的状态,惟有元稹对长篇律体在创作动机、艺术优长及缺陷等方面的特点有比较精当的表述,推杜甫五排为典范并触及“铺陈排比”这一艺术核心。宋代诗论家如叶梦得、张戒、杨万里、刘克庄等,在诸诗学范畴之下探讨长篇诗歌在诗法、诗风、题材功能及内在原理等多方面的特点,其论述对象虽不特指长篇近体,却对五排诗体理论的深化有重要影响。元代李存、杨士弘的唐诗选本,关注到以御制、试帖或应制台阁等为主的初盛唐五排,促使五排在诗学理论上的阐述重心向审评源流正变问题转移。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兼取前代提出的“铺陈排比”与“应制台阁”两个五排诗体艺术核心,重新论定了唐代五排的体制正变和艺术特色,并对五排在唐前的溯源问题提出独到见解,从而使五排在诗体理论上的阐述趋于成熟。此后,明清诸诗论家在高棅的基础上,围绕渊源和流变两方面问题展开论辩,持续深细地完善着五排诗体理论的阐述历史。本文最后一部分,则从渊源和原理两个角度,探析将“排律”作为该诗体的通用名目的合理性所在。